在水產養殖中,不管新老養殖老板們,一談到氨氮、亞硝酸鹽超標時,輕松的心弦一下子就緊繃起來了。所謂氨氮其實是指氮在池塘水體中存在的一種形態而已。在天然水體中,氮的存在形態可分為游離態氮氣、氨態氮(TNH4 —N)、硝酸態氮(NO3-_N)、亞硝酸態氮(NO2-_N)及有機氮化物。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氨氮的來龍去脈。 水產養殖氨氮的產生原理: 養殖環節中我們為了提高初級生產力,即提高浮游植物的數量,必須向池塘中定期添加肥料。這一過程中伴隨著氮的轉化和吸收利用。含氮有機物投入水體后經微生物分解后成為氨態氮。如生物肥、農家肥及各種綠肥等;無機氮肥的使用,如常用的有碳酸氫銨等,可直接被藻類利用。具體轉化原理如下: 第一步:銨化作用 含氮有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釋放氨態氮的過程 含氮有機物(需氧分解)——NH4++CO2+SO4+ H2O 含氮有機物(厭氧分解)——NH4++CO2+胺類、有機酸類 第二步:同化作用 水生植物通過利用水中的NH4+、NO2-、NO3-等合成自身的物質。 第三步:亞硝化作用 在有氧情況下,經亞硝化細菌的作用,氨進一步被氧化為NO2-; 第四步:硝化作用 在有氧情況下,經硝化細菌的作用,NO2-進一步被氧化為NO3-。而在厭氧情況下,厭氣性微生物如反硝化細菌則大量繁殖,會將NO3-還原為NO2-,進一步則還原為NH3。 通過以上的了解得知,我們常說的氨氮、亞硝酸鹽只是氮的不同形態罷了。而氨氮,即是分子氨和離子銨的總稱也叫總氨,我們平時使用測試試劑測得的即是總氨。 池塘氨氮超標的處理思路: 1、把控好含氮化合物的投入,科學合理使用肥料,注意氮磷比要協調。這點在養殖前期要特別要注意,早春的時候,因為水溫比較低,藻類和各種微生物菌繁殖較緩慢,因而對氨氮的吸收和轉化比較慢,大量投肥后,極易引起氨氮和亞硝酸鹽的累積,對前期苗種的生長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建議各個養殖階段做好合理用肥計劃,宜地制宜選擇好適合的肥料。 2、在養殖高峰期,投餌較大,水體相關理化指標容易超標,應根據池塘情況,控制投餌量。 3、改善水質,調控好水體pH,適當池塘水體的硬度和總堿度。 4、提高魚的內臟器官對餌料營養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率,從而減少向池塘中氮的排放量。 5、提高水體中的溶解氧含量,如化學法(增氧粉、底質改良劑)、物理法(增氧機、排換水等)等促進氨態氮在溶氧充足的條件下轉化為硝態氮。 6、利用藻類對氨氮的同化作用,在生產中常用的以磷促氮法,即通過補充水體中藻類生長的限制性因子如磷等來增加藻類的生長來促進對氨氮的吸收。但以往容易被忽略的是被充碳的比例,因為構成藻類原生質的碳、氮、磷元素的比值為C:N:P=106:16:1。所以在補充磷的同時一定注重對碳的補充,如糖類等。但要注意的是,藻類的生長繁殖速率也不是無限制增長的,即使池塘中有足夠的營養鹽。因為池塘中氨氮的排放速率要大于藻類對氮的同化速率。 7、利用微生物對氨氮的轉化作用。目前在工廠化養殖中,使用微生物濾池(包括生物絮團)來處理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也避免了大量排放水對環境的污染。
水產養殖中氨氮的產生原理:http://hrjtpebl.cn/newss-298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