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監測|工業廢水處理的十大難題你知道嗎? 3S水質分析儀器
這是過去的一篇文章中的內容,鑒于工業廢水處理的現狀,我們再次分享一下這篇文章。曾有輿論認為,上難處理的工業廢水在,這個說法雖然偏頗,但不無道理,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工業以密集、高速態勢發展,發達產業轉移之潮同時也降臨,工業產生的三廢問題擠壓著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工業廢水目前面臨哪些難題?
我們邀請專業人士總結了多位工業廢水領域專家、企業家的觀點和思考,對工業廢水治理的技術發展方向、商業模式等進行了探討。調查中筆者發現,工業廢水處理的困難既有技術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場方面的原因,還有宏觀環境和管理的。 主要問題如下: 第一,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特別復雜。對治理工藝的選擇要考慮很多方面,包括污染企業的生產工藝。工業廢水的處理工藝復雜,有些企業投資不夠,沒有處理好廢水;有些企業投資夠了,卻由于后期管理不善導致出水不達標,也不能實現預期效果。工業廢水成分復雜,不像市政污水污染物單一,技術相對簡單。
第二,工業廢水處理技術水平有限。從目前掌握的技術水平看,國內很多工業廢水的處理在理論上是達不到標準的,也許檢查時能應對,但是不能達到真正的長期穩定運行。如制藥廢水、味精廢水等,處理難度很大,現有的技術水準還有待提高。 第三,我國經濟還不是很發達,不僅廢水難處理,對經濟貢獻大的高產污企業還會繼續存在。就制藥行業來說,我國很多制藥廠是初級制藥,產污量很大。國外藥廠把這些初級產品買走做一些化學加工以提高藥效,這時的產污量比較少,產生的價值更多。但是,我國的制藥生產技術沒那么發達,只能“干笨活”,不僅附加值有限,還造成了環境的污染。 第四,工業園區廢水處理問題。工業園區本意是將工業廢水集中處理,但是現實運作中又造成了新的問題。工業廢水都集中到一起后,末端建有公共的集中式污水處理廠,每個工廠的廢水要處理到一定程度才能進入污水處理廠。后果是容易處理的污染物質工廠自行處理了,到了末端的污染物質大部分都是難以處理的,終導致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非常高,無法實現污染物的削減。 第五,“負效應”問題。一些產生污染的企業并不想在廢水治理方面投入太多,逐利的企業還會存在這樣的觀念,他們認為工業廢水的治理除了應付環保部門檢查以免于被責罰外,并無益處,反而增加了成本。企業的趨利性導致工業廢水不能真正有效處理。 第六,市場混亂問題。承接工業廢水治理項目的治污企業(環保公司)魚龍混雜,因此,行業中形成了惡性競爭,導致一些曾經致力于工業廢水領域的企業在遇到機會時紛紛轉型。 第七,規模效應問題。很多工業廢水處理項目的單子不夠大,與市政污水處理相比,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產生大企業。雖然這個領域也有的環保公司,但是很難像市政污水處理企業那樣日處理規模達到百萬甚至千萬噸。 第八,商業模式問題。每個環保公司都有出奇制勝的生存之道,但是主要模式仍為“設計、采購、施工”,其他普遍適用的商業模式仍在摸索。 第九,零排放誤區。我國推行工業廢水處理零排放已經多年,但實際上,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是做不到的,我國目前也不存在完美的零排放案例。零排放的誤區使很多企業在此問題上盲目上設備、上技術。 第十,排放標準難落實、監管不嚴問題。監管不嚴、“一刀切”、脫離實際是一些行業排放標準難以落到實處的主要原因,工業廢水處理行業也存在同樣問題。
水質監測|工業廢水處理的十大難題:http://hrjtpebl.cn/newss-939.html |
|